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(一)(1 / 2)

宰执天下 cuslaa 2119 字 3个月前

福宁殿中细语声声。

细密的窗格中嵌着一片片半尺见方的透明玻璃。

阳光透过玻璃窗,毫无遮挡的照在了斜倚着躺椅的皇帝的身上。

赵顼闭着眼睛,感受着阳光晒在身上的温暖。自从寝殿的门窗都开始把糊窗的绢纸换成玻璃后,赵顼最喜欢的就是在阳光下晒着太阳。

就在他的身边,如今宫中当红的小黄门杨戬,正为皇帝念着一封封送过来的奏章。

“江淮六路发运司言:黄河今春水枯,汴水宿州北水深不及四尺,纲船多为搁浅,滩涂之上已达千余,仓中百万纲粮难以发运。故申达中书,今岁两浙、江东、江西三路夏税,请转自襄汉发运上京。”

这是一份很紧急的奏章。

百万石纲粮堆在宿州,而如今离夏税却只剩一个月。黄河涨水一般也得到夏汛开始的五月。待五月夏税开始上京,必然还是会被堵在宿州。如此一来,江淮六路征收上来的夏税,数以百万计的钱、绢、布匹——粮食倒不会多,南方种麦子的很少——也就无法及时运上京城。亏空的财计可等不起,靠着大江的三路,分流出去是必然。

不过皇帝看起来没什么兴趣,闭着的眼睑完全没有睁开。

杨戬仔细观察着赵顼的反应,见他不睁眼,便把这一份奏章放下。他读也只读贴黄的部分,除非赵顼想听详细内容,不然一封奏章听过去也就几句话的功夫。

“知相州满中行言:‘林虑县前修合涧河水,以济民用,三年修得渠道仅十四里。今孟儿等村凿井取水,深两百七十尺及泉,水可自流出井。渠道无所用,徒耗民力,乞罢之。’圣人和两府已准其请。”

这是一封来自河北的奏章,不过只是政事,而且是一桩提不上台面的小事。

所有呈于天子的奏报,都是经过仔细挑选。就像现在,河北边境虽然因为休兵议和,大规模的战事已经停止,可并不代表河北已然平靖,但皇后和两府还是尽可能的挑拣出那些述说地方政事的奏章,避免提及军事,防止天子从中窥破之前的谎言。故而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,也一并送到了福宁殿来。

杨戬也不知赵顼对此是不是不耐烦,反正皇帝的眼皮没有动静,便又放到一边。

“凉州知州、甘凉路经略安抚使游师雄言:本路钤辖王舜臣,已于二月十五离开伊州[今哈密],帅师七千进兵高昌[吐鲁番]。其中汉军一千三百,蕃兵五千五,马驼总计两万。”

天子重病,太子年幼,朝廷在军事上必然要变得保守起来。杨戬的见识尽管还不足以让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,但多多少少也能感觉到一点。

现在王舜臣还在西域开疆拓土,只是之前留下来的惯性罢了。这是中国重新掌控西域的关键一战,王舜臣要是败了,在皇太子成人之前,对西域多半不会有新的行动了。

不过皇帝的眼皮依然阖着。杨戬心中狐疑,他从小生长在宫中,虽没接触过健康时的皇帝,可这位天子的性格还是听说过许多。无论是哪里的军事,都不可能不多问一句。

尤其是现在的这一份奏章,说的可是在直追汉唐的丰功伟绩,只是天子还是没反应。

是不是睡着了?

杨戬低头看着天子,赵顼突然睁开了眼,惊了杨戬一跳。

“官家,是不是累了?”他立刻问道。

赵顼眨了一下眼,否定。

“继续念吗?”

两下。

杨戬又拿了奏章,不过只又念了两三份,便被打断了。

皇后和两府宰臣结束了崇政殿的每日公事,过来探视赵顼的病情。

这样的探视已经成了例行公事,问候过天子,确定了赵顼的身体没有恶化也没有改善,宰辅们便在王安石的率领下行礼告退。

“平章,请留步。”

赵顼眨着眼睛,通过杨戬,出言留下了王安石。

王安石脚步停了,余光瞥了眼走在最后的韩绛、蔡确,然后立定弓腰:“臣遵旨。”

不比之前与同僚共同拜见天子,王安石君前独对时,得到一张小园凳,离赵顼也更近了许多。

虽然赵顼现在的情况肯定不能与未发病之前相比,但比起王安石过去见识过的瘫痪的中风患者,无论从气色还是从身体状况上来说,都是要强出许多。

王安石知道,这其中不仅仅是皇帝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,也有自家女婿的功劳。

勤翻身,勤擦洗,然后让人帮助活动肢体,以防四肢萎缩。这是韩冈留下来的医嘱。不施针药,却比贵重的药物都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