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1章 喜得良将(1 / 2)

人生1984 拾寒阶 2643 字 4个月前

这天正好是周末。

1995年以后,国内实行双休制度。

当然了,所谓的双休,并不是每个上班族都能享受到的。

绝大多数工人,上的都是996的班,每周工作六天,上班12个小时,工资不过千。1997年,很多人还只能拿到五百以下的工资。

中午,李云海带着龚洁和艾米一起,约了吴永利在老饭店见面。

吴永利没有迟到,甚至比李云海他们还提前了五分钟到达老饭店。

老饭店是豫园附近最有名的一座餐馆,口碑极佳。

李云海刚刚下车,吴永利便认出了他,快步迎上前来。

“李总,你好!我是上汽的吴永利,幸会!”

李云海伸出大手,握住对方的手摇了摇,哈哈笑道:“吴工,你好!久仰大名啊!”

吴永利笑道:“李总,这话应该我来说才对吧?我对你真的是久闻大名,如雷灌耳!”

龚洁抿嘴笑道:“你们这是有缘分,一见如故!”

李云海道:“龚洁这话说得好!我盼吴工,有如刘备盼孔明也!”

吴永利挺了挺腰身,说道:“李总言过了,让我诚惶诚恐啊!李总经营四海集团时,我就是你们产品的忠实用户,李总对待工业产品,那叫一个用心良苦!我国电子产业,能取得当下这样的好成绩,多亏有李总!不然的话,我们的电产业,起码还要二十年才能起来。”

李云海心想,你眼光还挺厉害!

二十年以后,我国的电子产业,也未必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。

因为李云海是重生过来的,反正在他重生之时,我国的光刻机和芯片还处于摸索阶段,还没有能力独立造出光刻机。

李云海用十几年时间,将我国的电子产业,起码提前了几十年!

吴永利恭敬的说道:“李总,你现在进入汽车产业,我觉得,这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幸事!有你这样的商界精英掌舵,我国的汽车工业,一定也能像电子产业一样,取得长足的腾飞!”

李云海觉得这个人不仅有技术,也有口才。

口才是一个人行走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

很多时候,口才甚至比技术、业务更重要。

吴永利口才好,说明此人智商、情商都在线。

大家说笑着走进饭店。

龚洁预先订好了包厢。

众人在服务员带领下,来到二楼的包厢。

李云海向吴永利介绍艾米:“这是我的秘书艾米。”

艾米微微一笑,说道:“吴工,你好,我是李总的秘书,你叫我艾米好了。”

吴永利惊讶的道:“艾米小姐是外国人吧?普通话说得好流利啊,如果只听她说话,完全听不出来她是个洋人。”

艾米抿嘴笑道:“我出生在意大利,但是我现在是华人了。我在国内生活十几年了。”

吴永利竖起大拇指:“好!华人好!别人都外国跑,我却觉得,我国最好!我国地大物博,风景万千,既有高原,又有平原,既有雪乡,也有水乡,既有大漠落日圆,也有钱塘江潮长。试问哪个国家,有我国这般丰富的地理?就算有,也没有我国那么悠久的历史文明啊!”

艾米点头说道:“是的,我很喜欢我的祖国!我以我是华人为荣!”

大家三观相同,又有着共同的目标,越谈越投机。

李云海也不急于谈正事,而是一边喝酒,一边谈家长里短,通过交谈,了解吴永利这个人的人品、性格、知识。

通过交谈,李云海觉得,吴永利这个人很不错,知识渊博,为人灵活,老成持稳,既懂汽车工业技术,也懂文史哲,不愧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。

李云海又转移话题,谈到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。

吴永利对汽车相关的东西,那是如数家珍。

李云海感叹的道:“现在,国内自主的汽车技术比较少,国产的车子销量也低。卖得最好的,就是合资车。我想有一天,世界车,华人造!那就是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!”

吴永利道:“合资车其实也是我们国内的几家大厂组装生产的。就以我们上汽为例,我们上海和德国的大众合作,于1985年成立上汽大众中德合资公司。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相关的生产技术,我们自己生产的汽车,并不比合资车差,但销量就是上不去!不过这也难怪,人家打造一个品牌,花了几十年,甚至上百年的时间,我们刚刚涎生的品牌,拿什么跟人家竞争?”

李云海道:“我们现在的做法,有个说法,叫拿市场换技术,不得不说,这一招很英明!等我们国内的技术成熟以后,再赶超国外的品牌!”

吴永利道:“李总,你是个有抱负,有理想的人!你这样的人能进军汽车产业,实在是一件好事!我也希望,有朝一日,能实现世界车华人造的理想目标!”

李云海道:“造车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。我现在最缺的就是像吴工这样的人才啊!”

吴永利自嘲的笑道:“人才?像我这样的人才,在一汽多得很!我在公司里,排不上号呢!”

时机成熟,李云海放下杯子,说道:“吴工,你这样的人才,在上汽怎么就没有得到重用呢?”

这话戳到了吴永利的痛处,他发出一声重重的长叹,然后说了自己得罪领导的事情。

李云海讶道:“居然有这样的事?就因为一句话得罪了人,被雪藏了这么多年?”

“雪藏?”吴永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,觉得很是新鲜,也觉得很贴切,虽然是第一次听,却秒懂这个词的含义,当即苦笑道,“何尝不是呢?我又有什么办法?我爸已经退了休,他在公司里面,失去了话语权!我现在只能任由人拿捏了!”

李云海沉吟道:“俗话说得好,树挪死,人挪活。吴工,你既然这里过得不如意,何不换一家公司?想必龚洁也跟你谈过了吧?我求贤若渴,正在四处挖人。我觉得吴工是个人才,是我需要的人才!如果吴工不嫌弃我们四海集团的话,我诚聘你过来帮我的忙!”

经过这番交谈,吴永利对李云海,也有了更深的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