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2章 “穿越者”——沈括(1 / 2)

沈括记录了人工磁化的方法,并用人工磁化针来作试验,对指南针进行深入研究。

沈括比较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,碗沿法,指甲法和悬丝法,指出悬丝法最优,并做了相应的分析。

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,即磁针静止时,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。

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经实验证明了磁针“能指南,然常微偏东”,即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,存在磁偏角。

在光学上面,沈括通过观察实验,对小孔成像、凹面镜成像等原理作了准确而生动的描述,他用“碍”的概念,碍也就是现在的焦点,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、凹面镜成像的规律,并把光通过“碍”成像称之为格术,即现代光学中的等角空间变换关系。

沈括还对平面、凹凸面等镜面成像的不同进行研究,注意到表面曲率不同与成像之间的关系,并以此对“古人铸鉴”时正确处理镜面凹凸与成像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,提出若将小平面镜磨凸,就可“全纳人面”。

在声学上面,沈括通过对声学现象的观察,注意到音调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,并记录下了声音的共鸣现象,这比西方早了五百年。

在化学上面,沈括更是牛叉。

这也是扶苏最为看重的地方。

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,信州铅山县有苦泉,也就是现在的硫酸铜溶液、流而成涧。

舀取泉水煎熬,就能得到胆矾,也就是硫酸铜,熬制胆矾就能生成铜,熬胆矾的铁锅,日子久了也会变成铜。沈括的这段记录,即湿法炼铜,利用化学置换反应的方式提炼金属。

胆矾化铁成铜的记载古已有之,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万毕术、东晋葛洪抱朴子均有类似记载。

据郭正谊考证,沈括的记载录自中唐时期成书的丹房镜源。

但直到宋哲宗绍圣五年,张潜主动将浸铜要略献给朝廷,在北宋政府的大力提倡下,胆铜法生产才被迅速推广开来。

沈括还曾经用过“石油制墨”。

世界上最早记载有关石油的文字,见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。

在华夏的历史上,石油曾被称为石漆、膏油、肥、石脂、脂水、可燃水等等,直到北宋,沈括才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“石油”这一科学的命名。

据沈括记载,鄜州、延州境内产石油,当地人常采集到瓦罐里,用于照明。这种油形似纯漆,燃起来像烧麻杆,并冒着很浓的烟,能把帐篷都熏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