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二章 为民立命(2 / 2)

李治你别怂 贼眉鼠眼 1182 字 1个月前

水泥源源不断烧制出来,庄户们挑来河沙,将水泥拌匀,许多人已学会了李钦载的手艺,正用铁片将拌好的水泥朝沟渠表面涂抹。</p>

李治和武后惊讶地对视,李治忍不住道:“景初,庄户们这是……”</p>

李钦载叹道:“今年北方干旱,虽未到秋收之时,但已经能预测到大概的粮食收成,结果很不妙,就算官府免了租赋,庄户们也很难维持全家一年的生计。”</p>

“臣于是想了个办法,趁着未到农忙之时,动员庄户们挖沟渠,提前缓解以后的旱情,沟渠直通渭河,以后或许有别的灾害,但若遇旱灾,想必收成不会太低。”</p>

李治若有所悟:“景初是打算用做工的方式,让庄户们用劳力换粮食,度过今年的灾情?”</p>

“是的,臣管这叫‘以工代赈’,陛下,遇到灾年,百姓固然需要赈济,但单纯的赈济不是治本之法,当百姓们习惯伸手向官府要赈济,便会失去劳动的动力。”</p>

“以后无论天灾人祸,只管张嘴向官府要,长此以往,对社稷,对百姓,都不是好事,此风不可长。”</p>

“若各地官府以徭役或做工的形式,向受灾的百姓提供一份工作,让百姓以劳力换取粮食,如此既保证了灾民的温饱,又净化了民风,同时大唐各地州县也得到了崭新的河堤,道路,城墙。”</p>

“更重要的是,以工代赈能稳定民心,若遇灾年,民心动荡,流民各地流窜,很容易闹出民变,但若给百姓们提供挣钱挣粮食的机会,便是一条活路,有了活路,谁还会想造反?”</p>

李治和武后表情愈发凝重,李钦载说的话,他们每个字都听进去了,也记在心里了。</p>

不得不说,李钦载看得很深远。</p>

他提出的以工代赈,确实是治国大道,站在帝王的角度,如果有一种办法在灾年也能迅速稳定民心,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拒绝。</p>

自华夏以来,儒家,道家,法家,百家皆有立世之学说,但无论任何一种学说,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皇权统治。</p>

皇权统治的核心是民众,是民心,简而言之,数千年来,无数圣贤达者用尽了办法,创造出各种理论,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,帮他们巩固皇权,稳定民心,从而达到王朝千秋万代的目的。</p>

李钦载刚才的话非常务实,他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,缓和了统治者与百姓的矛盾。</p>

以前每遇灾年,统治者在做什么?</p>

他们在防,在戒备,提防灾民闹事,提防野心者趁机揭竿造反,所以灾年时的军队进驻灾区,目的不是帮助灾民,而是随时准备镇压。</p>

如同大禹治水,历代帝王用的是“堵”,而李钦载,用的是“疏”。</p>

堵不如疏。</p>

相比之下,以前灾年时,官府的防备态堵死了百姓的生路,而李钦载,则打开了一条生路,给了百姓另一个求生的选择。</p>

生存,不仅仅是种地,地废了,还能做工,只要勤劳肯干,终归能活下去。</p>

若百姓都相信自己饿不死,谁还会冒着掉脑袋的危险造反?</p>

李治嘴里喃喃道:“以工代赈,以工代赈……妙啊!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