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2、奸臣(2 / 2)

仔细嘱咐他注意事项之后,李乘风安慰道:“你现在还年轻,平时多加保养,梳头别太紧,也别再用头油什么。我那里有个方子,回头给你做块硫磺皂,拿那个洗头一段时间就好了。”</p>

虽然听不懂硫磺皂是什么,谢诏还是一脸感激的收下,恭敬的送师长离开了。</p>

从驸马府走出去后,李乘风冷冷一笑。他怎么说也在官场混了这么些年,虽然没耍过什么阴谋诡计,但这些小伎俩还是懂的。他怎么就不信,那么巧公主踏个青就能遇到陈钊?要说这里面没鬼他是绝对不相信的。</p>

果然,在与朱厚熜说明后,经过调查,之前帮助过陈钊的老太监贼心不死,联合陈钊收买了纯茵身边的嬷嬷日夜说驸马坏话。铁证摆在公主眼前,她终于看清了陈钊的真面目,痛定思痛后与谢诏道歉,回府好好过日子去了。而陈钊,也因为窥伺宫闱被判流放,也算是皆大欢喜。</p>

不过虽然公主驸马那边暂时不闹了,民间的风声却并未平息。许久之前陈钊便雇一批人添油加醋的写话本,他是罪有应得了。</p>

但兴许这件事太过传奇,话本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,秃头驸马和骄横公主之间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。</p>

朝廷倒是有心想管,可此举未免有些不打自招之意,听闻蒋太后都要气病了,李乘风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。</p>

明朝虽然也有文字狱等,但其实是一个言路大开的朝代。否则也不会出现王阳明、顾炎武那样的国学大师,四大名著中三本都是在此时出世。文人之间结社更是普遍现象,或者说,是太过自由,以至于出现了东林党那样的畸形产物。</p>

李乘风要做的,就是吸引住人们注意力,让大家目光从那些低俗读物上移开。此时正值明朝中期,小说话本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,但普遍还比较粗糙,要不就是抄袭融梗,要不就是黄、暴猎奇,总之还是由底层文人主导。而在报纸方面,更是进展缓慢,明代官报发布制度和宋代大致相同。内容都是些皇帝和内阁同意发布的文件和朝政消息,只向地方传报。</p>

讲道理,谁会想去看这个?总之就是,此时朝廷的文宣工作,已经跟不上大明百姓们日益增长的娱乐需要了。</p>

基于此点,李乘风写了一篇非常长的奏折。以公主驸马事迹被谣传为例,请求朝廷办报,以丰富百姓们的空闲生活,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。</p>

奏折刚递上去,皇上还没说什么,礼部尚书就先跳了出来。此人便是之前帮着赵文华说话开脱,当众指责李乘风的那位。回京这么久,李乘风也打听了,这礼部尚书叫严嵩,是在他远走东南之后才起来的。</p>

听闻首辅张璁一直都很欣赏严嵩,而他本人也性格柔顺,懂得附和皇帝,这让受够了满朝杠精的朱厚熜非常受用。刚巧严嵩学识资历也够,便将他提了上来。</p>

严嵩本就是江南人,身居高位后主动去接触沿海官员,于是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东南党党魁,将扳倒李乘风,恢复之前的走私日子作为首要目标。</p>

看到他发话了,李乘风不由眯起眼睛,严嵩啊……这位可是在某种程度上比嘉靖还出名的人物,看来此事又不能善了了。</p>

作者有话要说:关于永淳公主的亲事,写这个一事为了引出下文。还有就是——历史上其实真的有这些人。</p>

《万历野获编》里记载,“嘉靖六年,永淳公主将下降,礼部选婚,时永清卫军余陈钊,名在第三,上亲定为驸马矣。听选官余德敏,奏钊父本勇士,家世恶疾,母又再醮庶妾,不可尚主。礼部郎中李浙,奏德敏妄言,请逮治罪,上不许,命斥钊再选……”</p>

这个谢诏有些秃也是真的,当时京师还有“十好笑”之谣。其末则云:“十好笑,驸马换个现世报。”就是笑谢诏。但是他这个人还是很优秀的,最后经历了一些事,跟公主也非常恩爱。</p>

明朝公主虽然不用和亲,但是命也不怎么好。她们的婚事说白了很多时候不归大臣管,甚至不归皇上太后管,而是掌握在司礼监太监手中,尤其是明朝后期。</p>

举个例子。万历的妹妹永宁公主,因为司礼监太监冯宝收了京中富户的钱,在皇帝太后面前说好话,把公主嫁给梁家的大儿子,结果那个大儿子是个痨病鬼。拜堂当天吐血,冯宝还说这是吉兆,众人也不敢反驳。</p>

永宁就这样稀里糊涂的嫁了人,没多久驸马就死了,她自己也郁郁而终。</p>

其实我一直觉得,明朝这种从小门小户里选皇后选驸马的制度是弊大于利的。</p>

虽然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可能,但一来皇帝在朝中能依靠的人就只剩下厂卫,崇祯时期魏忠贤一死,皇帝就被文官们刷的团团转。</p>

二来碍于身份见识,夫妻几乎没有共同语言,明朝除了初期,皇后起到正面作用的例子也很少。</p>();